朱常洛生下了五个儿子,除了长子朱由校,第五子朱由检活了下来,其他孩子都在幼年夭折了。在一片混乱之中,只好推出朱常洛的大儿子、十六岁的朱由校仓促即位。
朱由校当上皇帝的过程简直是一场闹剧!
原来,朱常洛还在当太子时,有一个正妃叫郭妃,她却早早就病死了,东宫中就没有了正妃。朱常洛身边嫔妃众多,但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叫做李选侍,由于她住在西宫,人称之为“西李”。
西李和郑贵妃这两个女人辈分不同,但在梦想控制皇帝这一点上,目标相同。她们之间既相互争斗,又相互联手打击其他的嫔妃。因为她们俩的人生目标都非常清楚,郑贵妃想当皇太后,西李梦想当皇后,因此各怀鬼胎。
郑贵妃争宠的手段是柔性进攻。她不断地奉献美女让朱常洛纵欲,满足皇帝的肉体之欢,以换得当皇太后的地位。李选侍当然也要施展自己的美色来迷惑朱常洛,同时,她又放长线、钓大鱼,这些年来,她先后当上了朱常洛两个儿子朱由校、朱由检的监护人,照料他们的生活。
为了专权,甚至用打骂、羞辱的方法来折磨这两弟兄的生母王选侍和淑女刘氏,以至于她们早早就死去了。只是在李选侍自己生下公主后,朱常洛才把年幼的朱由检交给住在东宫中的、也名叫李选侍的女人看管。东宫中的这位李选侍人们称之为“东李”。
谁知朱常洛刚当上皇帝,还没有来得及册封皇太后、皇后,也没有来得及决定谁当太子就死了。现在,这郑贵妃和“西李”这两位女人都知道,皇帝死了,郑贵妃要想当皇太后是不可能的了;李侍选要当皇后也是不可能了,只能竞争当皇太后了!
李选侍当皇太后的心非常迫切。听说要让皇长子朱由校当皇帝,她就把皇长子朱由校挟持在手中,并要挟内宫和朝廷的大臣们:只有同意她当皇太后,才放出太子朱由校!
国家不能一日无君主啊!面对西李的要挟,朝廷的大臣们一时束手无策。这时,有一位名叫王安的太监心生一计。什么计策呢?很简单,就是把皇长子朱由校抢出来!大臣们出于无奈,只好同意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。
九月一日,太监王安以太子伴读的身分,进入李侍选住的乾清宫中看望皇长子。在骗过李侍选之后,王安扛起皇长子就朝着乾清宫的大门外奔跑。大臣们一看王安抢出了皇长子,就蜂拥上前围住皇长子。乾清宫守门的太监们要抢回皇长子,却遭到了大臣们大声训斥,给震住了。
大臣们连忙把皇长子塞进马车中拉走,然后把朱由校拥进文华殿中,立即让朱由校坐上了太子之位。紧接着,内阁大臣们把太子朱由校像“国宝”似的收藏起来。五天之后,即九月初六,内阁大臣硬是把生米煮成了熟饭,举行了新皇帝的登基大典,让朱由校登上了皇帝宝座,当上了皇帝。这就是明熹宗朱由校。
朱由校当了皇帝后,李选侍还不死心,自认为抚养熹宗有功,理所当然应成为太后。她死皮赖脸地依然同熹宗住在乾清宫,每天哭哭啼啼,纠缠着小皇帝熹宗册封她为太后。
大家知道,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,李选侍却依仗着自己是先皇的宠妃,赖在乾清宫不走,这不成体统。熹宗心里面根本不想封李选侍为皇太后,不愿继续被她支配。但又想到李侍选曾经抚养过自己,是自己的保姆,碍于这个面子,又不好意思把她赶走。
太监王安代表大臣请求熹宗下诏,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。李选侍见大势已去,只好带着自己亲生的公主,悲愤地离开了乾清宫,住进了普通宫女们所住的宫殿里,从此,她再也没有了出头之日了。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“移宫案”。
天启六年五月,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,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。一声巨响,狂风骤起,天昏地暗,人畜,树木,砖石等被卷入空中,又随风落下,数万房屋尽为齑粉,死伤2万余人,让人心惊胆颤,触目惊心。灾后,男女尽皆裸体,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。
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3千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,摔成肉袋,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。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"不焚寸木,无焚烧之迹",用火药库爆炸或地震引起灾变,都难以解答。一时间,众说纷纭,天怒人怨,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诏,大赦天下。
是不是龙卷风?或许是外星人?不知咋回事。
万历帝在世时,始终不肯立这位长孙为太孙,也不肯让长孙出阁读书。直到临死前才留下遗嘱:皇长孙宜即时册立、进学。几天以后,泰昌帝即位,册立朱由校的仪式自然应该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。但是泰昌帝并不热心册封太子,后来在大臣的一再请求下,才下旨:“钦定册立东宫,择九月初九日。”但人算不如天算,九月初一,泰昌帝竟然驾崩。朱由校皇太孙未做成,皇太子还没来得及做,书本一天也没正式读,竟然要继承皇帝大位。这样的皇位继承者,有明一代,也仅此一人。
因此,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,文化程度很低,堪称“文盲皇帝”。由于没有文化,朱由校发布命令指示,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。朱由
校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,往往不懂装懂,一纸草诏、半张上谕,经多次涂改,往往弄得文理不通,颁发出去,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。有一次,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,奏章中有“追奔逐北”一句,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,四处奔走,很是辛苦。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,念奏章时,把“追奔逐北”读成“逐奔追比”。解释时,把“逐奔”说成是“追赶逃走”,把“追比”说成是“追求赃物”。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。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,反而受到“贬俸”的处罚。
有一年,扶余、琉球、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。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、翡翠金丝裙,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、海马、多罗木醒酒松,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、三眼鎏金乌枪等。在金殿上,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,宦官魏忠贤接了,由于也是目不识丁,忙转手递给天启帝,朱由校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,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,不由大怒起来,将奏章往地下一掷,说:“外邦小国好没道理!”说罢拂袖退朝。
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,他心灵手巧,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,凡刀锯斧凿、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,他
都要亲自操作。他手造的漆器、床、梳匣等,均装饰五彩,精巧绝伦,出人意料。
史书上记载,明代天启年间,匠人所造的床,极其笨重,十几个人才能移动,用料多,样式也极普通。朱由校便自己琢磨,设计图样,亲自锯木钉板,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,床板可以折叠,携带移动都很方便,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,美观大方。据说,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、亭台楼榭,都能够做出来。凡刀锯斧凿、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,他都要亲自操作,乐此不疲,甚至废寝忘食。
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。他用大缸盛满水,水画盖上圆桶,在缸下钻孔,通于桶底形成水喷,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,启闭灌输,水打木球,木球盘旋,久而不息,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。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,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,水能流动。
朱由校喜欢看傀儡戏,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、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。朱由校情绪高时,也施展自己的手艺,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,约高二尺,有双臂但无腿足,均涂上五色油漆,彩画如生,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,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。
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,里面添水七分满,水内放有活鱼、蟹虾、萍藻之类的海货,使之浮于水面。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,周围用纱围成屏幕,竹板在围屏下,游移转动,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。在屏幕的后面,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,游斗玩耍,鼓声喧天。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《东方朔偷桃》《三保太监下西洋》《八仙过海》《孙行者大闹龙宫》等,均装束新奇,扮演巧妙,活灵活现。
客氏当上朱由校的奶妈,据说很有传奇性。几十名奶妈,由校在刚出生时谁也不认,喂不了奶。太监们急了,全城去寻,抓着哺乳期的妇女就行。这样把客氏大海捞针一般捞了出来。尽管没当过奶妈,但小由校就认她,于是顺利入宫。
她入宫两年后,丈夫死了。这个女人,《明鉴》上说她“性淫而很(狠)”,《稗说》上也说她“丰于肌体,性淫”。根据是什么?就是客氏在宫中值勤,偶尔也回家,说是照料孩子,实是与人偷情。这要是放到现在,倒是正常,古人的评价未免太苛刻。
不大正常的是朱由校。按照宫规,皇子六七岁,保姆就要出宫,可是由校大了以后,还离不开客氏。即位当了皇帝,还是一样,甚至一天不见都不行。估计是亲妈死得早,他这也是移情代偿现象。
客氏是伺候由校生活的,魏忠贤曾经两度伺候由校的伙食,这样的一条线,把魏、客两人牵在了一起。一个“代父”,一个“代母”,再加一个妈死了爹不照顾的小孩子,三个人构成了晚明史上一个非常诡异的“百慕大三角”。
她和天启帝情同母子,当然不奇怪。我们读过艾青先生的《大堰河》,大都没有什么异议,有人甚至很感动。那么客氏,不过就是明朝最尊贵的一位“大堰河”罢了。人虽恶,她与由校亲情深厚这一点,却不能否认。
客氏受到了天大的恩宠,就有点儿跋扈。知名的大太监孙暹、王朝辅、刘应坤、李永贞、石元雅、涂文辅一干人等,每天见到她,必叩头问好,行子侄礼。有些资格极老的旧人,如梁栋等,虽不用叩头,但给她下帖子时,也必须自称“小的”。
她的私宅在正义街西、席市街北,据说是今天北京的丰盛胡同,旧名为“奉圣”,就是因她而得名。她每次归家,一路都要警戒,百姓们望之惊疑。路人如有闪避不及,立遭棍棒暴打。回到家中,所有的下人都要依次叩头,口呼:“老祖太太千岁!”喧声响彻云霄。
天启七年(1627年)八月,朱由校在客氏、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,到西苑游船戏耍。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。又与王体乾、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,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,不小心跌入水中,差点被淹死。
天启五年(公元1625年)五月十八日,熹宗从安定门外祭方泽坛回来,随即携皇后来西苑游乐。到下午四时左右,皇后疲乏困倦,先自回宫。熹宗游兴末尽,便由客、魏陪同在湖中乘船游荡。熹宗好动,船行一程,竟改换小船,由两个小宦官陪伴,自己划荡起来。不料大风突起,把小船吹翻,熹宗与两个小太监都落入水中。随从人等顿然失色,喧呼救驾。管事太监谈敬率先入水,其它人也纷纷跳入水中,熹宗被众人救上岸来,而两个小宦官却溺死水中。对此,明末曾有诗记述道:
琉璃波面浴轻凫,艇子飞来芳画图,
认著君王亲荡浆,满堤红粉笑相呼。
风掠轻舟雾不开,锦鳞吹裂采帆摧。
须臾一片欢声动,捧出真龙水面来。
虽被人救起,经过这次惊吓,却落下了病根,多方医治无效,身体每况愈下。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“仙药”,名叫灵露饮,说服后能立竿见影,健身长寿。朱由校依言饮用,果然清甜可口,便日日服用。饮用几个月后,竟得了臌胀病,逐渐浑身水肿,卧床不起。
八月,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、科道诸臣,下招说魏忠贤、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。并且封魏忠贤的侄字魏良栋为东安侯。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,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,说:“来,吾弟当为尧舜。”命他继位,次日,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,说:“昨天召见了信王,朕心甚悦,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。
”八月十一日,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。信王朱由检随即登基,年号崇祯。同年十月,上尊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,庙号熹宗,葬于十三陵之德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