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疏狂少年(中)(1 / 1)

中秋节刚刚过去五天,正当人们还沉浸在酒酣月圆的陶醉之时,袁寨西院里却一片忙‘乱’,东厢房‘门’前站着几个神情焦灼的人,有个老妪口中还念念有词:“菩萨保佑,菩萨保佑……”

在婴儿呱呱坠地之后,接生婆向一个中年男子道喜:“恭喜老爷,恭喜老爷,是个漂亮的小公子!”

中年男子乐呵呵地说:“好啊,我袁保中又得一子,你下去领赏吧!”

这一天是公元一八五九年九月十六日(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)。。更多最新章节访问:ШЩЩ.⑦⑨XS.сОМ。

此时,袁保中接到二叔袁甲三的报捷信,说他击败了捻军,大获全胜,正在班师凯旋。于是,袁保中为新生儿取名“世凯”,意思是希望孩子将来也能像他二叔祖那样鹏程万里,平步青云,继承祖业,世世代代凯歌高奏。

项城袁氏始祖可追溯到明代初年的袁持衡,即袁世凯的十三世祖。家庭贫寒的袁持衡从汝南郡汝阳迁至项城年湾村,这是袁氏家族最初的居住地。后来,袁持衡的孙子袁步月带着儿子袁学诗、袁学礼移居永丰南十三里的秦‘波’村。

那时,秦‘波’村一带人烟稀少,几十里不见人烟,而且地势低洼,野草丛生,是个道地的穷乡僻壤。袁步月父子三人在此洪荒之野垦荒植地,繁衍后裔。

袁学诗病殁后,家人本打算把他送回年湾村的祖茔安葬,但行至高寺镇附近,抬棺的绳索突然断裂,棺材坠落于地。家人以为既然死者留恋此地,说不定还是块风水宝地呢!于是就地掘坑,把袁学诗下葬于此,并在坟旁搭棚守孝,定居下来。后来渐成村落,因筑有阁楼,故名袁阁村。

又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,到了袁持衡的八世孙袁志恭时,袁家已经成为当地的殷实之户。袁志恭的儿子叫袁九芝,其生活的年代大致在乾隆年间,正当所谓的康乾盛世末期。

袁九芝非常注重教育,他的儿子袁耀东经年苦读终于破天荒地考取个秀才,总算有了资格可以当“猢狲王”了。那时农村的穷苦人家多是半耕半读,以求更上一层楼——中举、考进士,那才算彻底出头。

据说有一天,袁耀东在进城的路上遇见一个向他打招呼的老乞丐。他掏钱给老乞丐,老乞丐摆手不要。他问老乞丐究竟想干什么,老乞丐却‘阴’阳怪气地说:“我乃神人,你供奉不?”

袁耀东闻听此言,想起老人讲过的神仙助人指点‘迷’津的故事,便将老乞丐接到家中,好酒好菜予以招待。等到天‘色’已晚,老乞丐胡‘乱’塞给袁耀东一卷纸,便醉醺醺地扬长而去。

袁耀东打开一看,原来是一幅草图:一片水洼,放着一把弓、一把刀,旁边一只龟,龟身上盘着一条蛇,一轮红日悬在空中。不解其意的袁耀东被吓得一头大汗,赶紧将这张神秘莫测的图纸烧掉。

夜里,反侧难眠的袁耀东终于悟出:一把弓和一把刀,该是一个“张”字。前些日子家里提出要分家,与这“张”字可能有一定的联系。张,就是开张吧,家道要中兴了!猛然,他想起曾听到一个朋友讲过,离城东北四十里有一块地风水不错,可就是找不到‘穴’位。袁耀东笑了,越想越兴奋,打算天一亮就去那里查看。

这天中午,袁耀东来到一个村庄,经打听,人说叫张营。张营村前有一个水洼,长着密密的芦苇,围着一片荆棘,郁郁葱葱。他举目瞭望了一会儿,只见四周飘着水‘浪’般的雾气,低头猛然看见几条蛇在水里游动,一只癞蛤蟆趴在一旁不动。他心中不由暗自叫绝:张营、蛇、蟾……

不久,袁耀东就带着新婚妻子郭氏迁移到张营。住下以后,夫妻二人尤为勤奋,除了养畜种田外,还开了一个染坊,家业越置越大。为了防范匪患,袁耀东和村里的人商量,准备修建一个有围墙的寨子。

此事尚未议妥,四十岁的袁耀东就被一场大病夺去了生命。这个崇信程朱理学、讲究经世致用的读书人临咽气时把全家人叫到跟前,给他们讲了老乞丐送图的故事,嘱咐他们务必团结一致,相互照应,教育好子孙后代。

袁耀东的遗孀郭氏出身淮宁大家,知书达理,自从嫁到贫寒的袁家,并没有怨天尤人,当然更不会再醮另嫁,而是亲‘操’井臼,辛苦劳作,‘操’持起一个人口众多、经济拮据的大家庭。她不但要养育嗷嗷待哺的四子一‘女’,而且还要让他们长大后都能出人头地,以完成亡夫的遗愿。

望子成龙的郭氏宁肯自己含辛茹苦、忍饥挨饿,也要教育孩子读书识字。她白天‘操’劳不算,晚上还要检查孩子们的学业。后来她觉得自己所学毕竟有限,于是典卖家当,延请名师家教给孩子补习功课。

郭氏的良苦用心总算没有白费,终于培养出四个优秀的儿子:袁树三、袁甲三都考进了县学,而且得到官方的补助,双双成为廪生;袁凤三和袁重三也都考中了秀才。全家人都放下了锄头,拿起了笔头,相继迈入士人的行列。袁甲三荣登两榜后,项城袁氏家族更是大放异彩。

袁甲三,字午桥,生于一八〇六年。进士出身,曾官吏部主事、军机章京、监察御史、兵科给事中等要职。他和曾国藩有同窗之谊。捻军起后,他统领宿州军队在皖北与之拼死‘激’战,成了“剿捻名将”。他的子侄们也都因缘际会地借此发迹,其儿子袁保恒、袁保龄,侄子袁保庆都成了朝廷命官。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,死后还得到朝廷的赐谥“端敏”,国史馆为之立传,真可谓光宗耀祖了。

自此以后,袁氏一家便不乏“志在求官”的守旧分子,他们世代潜心八股文,囿于章句之学,思想保守,做官以后大都以“纯儒”、“卫道者”自命。

家运兴旺后,自然就希望后代绵延长久。按照《袁氏家谱》“志九耀三,保世克家”的字辈规定,袁树三给他的两个儿子分别起名保中和保庆。

袁保中,字受臣,生于一八二三年。副贡出身,曾捐过一个同知。他自知才华平平,一直在老家以长子长孙的地位经营田产、课导子侄、‘侍’奉高堂。为了经营好这个袁氏大家庭,他还制定了五条家规:一、袁家不准干涉政令,无论谁家官事,吾家一概不管;二、不准仗势到县衙为别人说情,万不可用人持名片、拜帖到衙‘门’说项;三、袁家上下人等,不准对本地官员和官府的事评长说短;四、足额向官府缴纳税银,按季全完,毫无拖欠;五、按官府指令完成袁府应当承担的差役。

袁保中一生共有子‘女’九人,嫡生二子,庶生四子三‘女’。袁世凯排行第四,其生母也姓刘。袁世凯的三个哥哥依此为世昌(早夭)、世敦、世廉;两个弟弟是世辅、世彤。

原来,袁保中早先与刘氏订婚,在将要迎娶之时,刘氏生了重病。袁家意‘欲’退婚,刘家坚决不依,说生是袁家的人,死是袁家的鬼。最后双方经过协商签订了一个君子协议:袁保中现在可以另娶,以后刘‘女’死去便罢,如若病愈,袁保中必须迎娶刘氏并作为正室。

于是袁保中就娶了项城南顿之‘女’,也姓刘,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叫世廉。刘氏是个极贤惠的‘女’子,‘侍’候婆母和太婆母两个老人,还要照顾全家。后来生病的刘氏果然痊愈,又嫁到袁家。按照当初协议,病愈的刘氏订婚在先,所以算作正室,而先过‘门’的刘氏却成了侧室。

最新小说: 公主万福 我的女友是诡异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 催昭嫁 说了多少次,别管我叫大哥! 诸天武侠:从全真开始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